春雷響,萬物生。我市溫室番茄宜機化技術示范基地的日光溫室里“春雷陣陣”,機手們正操作著農機裝備為春茬蔬菜生產有序忙碌著。
滅茬機械化作業
今年,北京房山弘科農場的負責人周經理不再為工人少發愁了,工人們也不用起早貪黑的加班忙碌了。這是因為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在去年選擇該園區作為溫室番茄宜機化技術示范點,試驗形成了一套溫室果菜生產宜機化技術模式。該套技術模式融合了溫室結構條件、番茄種植農藝要求以及農機設備配套條件三個方面,實現了溫室番茄生產滅茬、有機肥撒施、旋耕、起壟、鋪管鋪膜、移栽、田間管理七個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整體作業效率能提高20倍以上,縮短了工期,保證了農事進度,還降低了勞動強度。而且通過采用“寬溝窄壟”的種植方式,保證了畝株數要求,通過吊蔓開合器改善了東西向番茄的通風采光問題,保證了畝產量。
秧苗
據了解,這個園區占地面積230畝,建有65棟日光溫室,每棟溫室占地面積在1畝地左右,主要種植番茄、辣椒、黃瓜等果類菜,以及生菜、芹菜等葉類菜。園區的生產人員只有9個人,大多還是外地的。每年像撒肥、起壟、移栽這些用工量大的作業環節,很難雇到人,農忙的時候常常要起早貪黑的加班趕農時,十分辛苦。通過市農機鑒定推廣站技術人員對園區農機手和生產人員的培訓,今年園區番茄生產均采用了宜機化生產技術,并且在其他蔬菜種植的耕整地環節也都采用這套技術,提高了作業效率。
采用這套技術每畝能降低作業成本320元以上,像建有60多棟溫室規模的園區,每年至少能節省3萬元的種植成本。目前,園區50余棟溫室均已采用農機裝備完成滅茬、有機肥撒施、旋耕機械化作業,正按計劃開展番茄移栽作業,三月中旬將全部完成春茬定植作業。
(北京美麗鄉村網站供稿)
關鍵詞: